汉译佛经相关论文
《道行般若经》各品“也”“耳”“乎”“耶”“为”“矣”等语气助词的使用面貌,差异明显,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不使用语气助词系列、语......
汉译佛经中包含了许多方俗口语成分,故训释佛经词语的音义著作亦颇注重方俗口语词的考释.唐释玄应所撰《众经音义》(又名《一切经......
明清小说“反复仇”书写,未见关注,其在不排除功利性的同时,透露出人性本真“无缘无故的爱”,非常可贵.初探明清小说“反复仇”书......
诸多源自佛教比喻的成语,其佛源往往不为所知。本文将"空中楼阁"、"口蜜腹剑"、"口吻生花"三则成语的源头追溯至中古汉译佛经比喻,......
本文考察京藏敦煌摩尼教写经(宇56/北敦00256),认为其主体内容产生于武则天在位年代(690—705),而写卷的制作则不可能早于晚唐。写卷第1~8......
【正】佛教东渐,曾带给中土人士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最初的中土文人并未将这一外来宗教放在心上,因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已根深蒂固,......
我的学生方一新、王云路写成了《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一书,要我在简端写上几句话.以前说的“古汉语”,并没有人给分过期,而一新在......
本文从传统文献与汉译佛经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讨论了中古汉语3条词语的意义、得义之由和词义演变的轨迹。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试图......
处父言 :“闻诸国王来求索汝 ,吾皆不许 ,今白净王 ,为太子求汝 ,若不许者 ,恐见诛罚 ,适欲与者 ,诸国怨结 ,以是之故 ,令吾忧戚。......
本文以"了"形成以前的中古汉语完成体结构"V(O)已"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在本土文献与汉译佛经中出现频率的巨大差别:作为一个背景事件标记,动......
太田辰夫先生(1995:27)在讨论同动词“是”时,谈到了“为”和“是”的同义复合现象,这种用法颇为特殊,但其文只列举了一个佛经例子:“此非......
在汉语中,“语法”一词最早出自汉译佛经,但不是梵文“vyakarana”的意译。另外,语言学上“能指”和“所指”两个术语的汉译名中“......
不同文体佛经中各类复句使用频次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显示其各自的文体特征。譬喻经属于叙事性文体,行为主体常常成为叙述主线,依......
梵汉对勘结果表明,中古汉译佛经中的“与+NP+俱”结构在语法功能上实际上是修饰句子的伴随状语,该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对应于梵文中名......
通过对“上士”“中士”“下士”进行文化及义素分析,发现汉译佛经中“上/中/下士”来源于道教文化,具有本土性与外来性相结合的特......
汉魏以降,佛教日趋兴盛。佛法东传及其中国化的历程,引起了中古宗教、哲学乃至文艺的时代更新,佛学甚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整个结构......
<正>王立在《学术交流》2016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东方社会,婆媳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无解的社会生态难题。而婆媳矛盾是东方民族一个......
德川中后期,日本兴起了一场借助荷兰语翻译介绍欧洲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西学运动,即“兰学”.从事兰学翻译的学者积极向汉译佛经求......
文殊师利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在历代汉译佛经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且有多个译名,其中既有音译,也有意译.本文根据梵汉本《法华经》......
摘 要: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魏晋汉译佛经中的“可”的用法进行了语法分类和语法分析,特别是对“可”的虚词用法进行了整理并对“可”......
“V+著(+N)”结构在动态助词“著”的语法化中起关键作用.以往对该结构中“著”的性质区分不明确,本文提出以“著”的语义指向判定......
明清灾害体验空前丰富,御灾想象的进一步生发,咒龙、鞭龙等对祈雨对象的强硬态度呈现加强的趋势.龙崇拜的不断泛化,龙的替身——“......
安世高作为将佛经成规模翻译成汉语的第一人,他的译作不但开启了汉语通过翻译大规模接触外来语的历史,更对后出的译经产生了很大的影......
本文以汉译佛经副词研究为选题,以《道行般若经》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两大副词系统为研究对象。东汉时期的《道行般若经》和东晋......
鸠摩罗什是姚秦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翻译出了大量的佛经。学者们习惯把鸠摩罗什之前的译经称为旧译,把鸠摩罗什之后的译经称为新......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鸠摩罗什译经中的副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详细描写和分析了什译中511个副词......
汉译佛经是研究中古汉语重要的文献材料。本论文以口语性强的中古本缘部汉译佛经为基本语料,在全面考察本缘部连词的基础上,通过和中......
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的连用情况、“说”的用法进行了语法分类和语法分析,特别是对介词“向”、“为”引......
"干柴烈火"、"火上浇油"、"惹火烧身"等三则成语源自佛教与火相关的比喻,中古汉译佛经已多见其例.等辞书的结论应当修正.......
古人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互化、无生命物与有生命物间互化、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化。这类信奉进一步发展 ,很容易将某一特定异类同特......
佛教医学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人文医学和生物医学思想理论及医疗实践经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而非独立的诊疗体......
唐代僧人义净译经中有一些词语用法特别,且较为普遍,但这些用法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所收录,如"详"用作副词,表示......
<正> 研究汉语词汇史,特别是汉魏六朝口语词汇史,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翻译佛经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材料来源,这是因为"宗教是以......
汉译佛经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佛经转读促使了“四声说”的提出和“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从此中国诗歌走上格律化道路......
本文诠释了'臭秽'一词的意义, 重点探讨了该词在汉译佛经中的特定含义及其语源, 纠正了个别辞书释义的错误, 并结合中土文......
萧梁是南朝佛教发展的顶峰时期,梁武帝、沈约、王僧孺、梁武帝子简文帝萧纲等人诗文均受到汉译佛经比较大的影响,梁武帝尤具代表性......
萧梁时期,宣扬功德、因果报应等思想内容的佛经已译出,佛教非常兴盛,上述佛经内容在佛教体系与汉地人思想认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满足了汉......